最近有報道論調話波叔「發債當收入」。暗示香港政府已經窮到黐咗線,為咗喺財政預算案做靚條數,唔理會計規則,將發債借返嚟嘅錢當做收入,以營造出赤字比原先更輕微的假象。但係,我認為呢種睇法係錯,有呢種論調或睇法嘅包括不少網媒、網台、連登、Yahoo和 01。1
我哋睇吓點解會有呢種說法。打開財政預算案網頁,去《預算》頁面,打開下面《預算綜合摘要》第13頁,有「收入」同「發行政府債券所得收入」各一欄,然後最尾計出嚟嘅「以計入轉撥款項的盈餘/(赤字)」的確係有計及發債收入。根據中文字面理解,波叔似乎真係「發債當收入」令個赤字數字細啲。
會計技術詳情
但事實係咪真係咁呢?我哋試吓開吓英文版。「收入」英文係 “Revenue” 、「發行政府債券所得收入」英文係 “Proceeds from Insurance of Government Bonds” 。睇到呢到,有中學會計程度嘅人都知個問題只係出在 “revenue” 同 “proceeds” 兩者都同樣地譯做「收入」,而單純望文生義係無辦法了解佢地喺會計上嘅差別。2 根據美國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 (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, FASB) 所制訂嘅《財務會計準則彙編》 (Accounting Standards Codification) 。 兩者嘅解釋分別如下:
Revenue: Inflows or other enhancements of assets of an entity or settlements of its liabilities (or a combination of both) from delivering or producing goods, rendering services, or other activities that constitute the entity’s ongoing major or central operations.
Proceeds: Cash, beneficial interests, servicing assets, derivative instruments, or other assets that are obtained in a transfer of financial assets, less any liabilities incurred.
FASB Accounting Standards Codification
根據以上定義,對於一間公司嚟講,revenue 就係經營業務時候,靠住售賣其主營業務所提供嘅產品或服務所得到的收入。例如:Tesla 主營業務係造車、造叉電器,所以賣車賣叉電器所得到嘅錢就屬於 revenue。
而 proceeds 就係喺在交易金融資產,例如:股票、債券等,時所得到的東西,包括現金。一個出名嘅例子係,Elon Musk 前幾年用 Tesla 啲錢炒 Bitcoin,然後靜雞雞賣咗。睇吓 Tesla 2022 Q2 財報,佢當年賣出大部份持有嘅 Bitcoin,得到 USD$936M。由於炒 Bitcoin 唔應該係 Tesla 嘅主營業務,所以喺 Statement of Cash Flow 入面,炒 Bitcoin 拎番嚟嘅錢就係放喺 “Proceeds from sales of digital assets – CASH FLOWS FROM INVESTING ACTIVITIES” 之下,而賣車起叉電站之類嘅業務收入,就放喺 “Net income – CASH FLOWS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” 之下。
由此可見, “Proceeds from XXX” 喺 Statement of Cash Flow 中係常見用法。而債券當然係金融資產嘅一種。以上嘅說明,應該足夠講到點解政府無黐咗線,將發債當收入—起碼唔係當做 revenue 嘅意思。
至於點解計算盈餘/赤字時會將發債所得考慮埋入去?莊太量話預算案用 Cash Basis Accounting (vs. Accrual Basis) ,即係話收到/畀出現錢嘅時候計數(相對於產生收入/開支時計)。咁發債有錢,又未洗還住,即係我手上咁多現水,咪計埋落去條數囉。
當然你可以問「點解公家嘢用 Cash Basis 唔係 Accrual Basis?」,呢個本身就係一個好大嘅課題,有興趣可以睇維基百科。根據國際會計師聯合會 (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, IFAC) 調查,2020 年全球 165 個司法管轄權,有 30% 用 accrual basis 嘅會計準則。而大趨勢係增加緊,預計 2025 年有 50%。可以講,cash basis 雖然唔係最「先進」,但亦係正常同主流做法。而事實上香港政府係兩者都有做,詳情可以睇庫務處。睇番過往預算案,好似一路都係用開 cash basis 的(有錯請指正),無話特別出古惑嘢。
發債都有好多種
另一個發現係,政府喺 2020-21 年嘅《預算綜合摘要》首次加入「發行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綠色債券所得淨收入」嘅一欄,而之前係冇嘅,因為 2019 年政府首次推行綠色債券計劃。呢個格式直到 2023-24 年嘅財政預算案都係咁,但係今年就改咗做「發行政府債券所得收入」,亦都符合咗政府打算下年唔單止發行綠色債券,亦都有基礎建設債券等嘅意圖。
咁個問題係,喺 2019 年之前,政府已經發行過通脹掛鉤債券 (iBond) 同埋銀色債券等零售債券,亦都有賣俾機構投資者嘅債券。而點解 2019 年先喺《預算綜合摘要》先首次加入「來自發行債券所得收入」嘅欄目呢?
咁係因為 2019 年之前推出嘅債券,係由 2009 年成立嘅債券基金推行(請喺預算案網頁碌到底)。債券基金講到明目的係「推動香港債券市場的進一步和持續發展」、「並不是財政儲備的一部分,並與政府的其他帳目分開處理」。而呢幾年推出嘅綠色債券同嚟緊出嘅基礎建設債券,就唔係債券基金推出,而係政府本人推出。放得落財政預算案,即係借番嚟嘅錢係財政儲備一部份。潛台詞就係,2019 年之前政府經債券基金出債券,唔係因為政府等錢洗,借啲錢唔係用嚟覆蓋政府支出,純粹係嚟搞旺個場。但係綠色債券、基礎建設債券所借番嚟嘅錢,就係會用攞嚟洗,即係唔夠錢搞大龍鳳,要借。
如果有仔細睇,大家會發現 2022-23 或以前嘅預算案長期有一欄叫「二零零四年七月發行的債券及票據的償還款項」3,點解?因為零四年七月政府都借過 200 億去「投資基建項目」(其實起咗乜嘢?),因為借番嚟嘅錢係用嚟搞大龍鳳,即係財政儲備一部份,所以每次畀利息4,都係喺財政儲備入面扣。
結論
借錢是否好主意係一回事,佢有冇出古惑係另一回事。波叔無痴線,亦無出古惑。事實係香港政府係用呢個會計方式,借番嚟嘅錢係會令報告出嚟赤字數字細咗。而事實上赤字的確好高。恥笑前先停低想一想。